《两袖清风》的故事梗概:
明朝时期,于谦是一位著名的清官,以廉洁奉公、爱民如子著称。当时,宦官王振专权,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许多官员为了仕途升迁,纷纷向王振行贿。于谦对此深感厌恶,他在担任巡抚期间,每次进京奏事都 不带任何礼物。他的朋友劝他带些土特产作为人情,于谦却笑着举起双手,一抖袖子说:“我带了两袖清风。”
故事寓意:
“两袖清风”这个成语来源于于谦的故事,用来形容官员非常廉洁,没有私藏财物,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它通常用来赞扬为官清廉、严于律己的人。
于谦的诗作:
于谦在《入京诗》中写道:“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这首诗表达了他不贪图财物,只带清风朝见天子的决心,同时也嘲讽了那些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风骨。
成语的演变:
“两袖清风”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元朝陈基的诗,但当时还未与为官清廉联系在一起。到了明朝,这个成语逐渐演变成为官清廉的意思,并被广泛使用。
故事感悟:
于谦每次进京,不屑于行贿而是两袖清风,光明正大地去奏事,堪称清廉为官的楷模。那些送奇珍异宝给王振的官吏,只会“肥”了自己,“瘦”了百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清廉为官、不贪赃枉法是每一个官员应该遵循的准则,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