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一句出自《论语·卫灵公》的成语,其完整表述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这句话由孔子所言,原指工匠要想做好工作,必须先使工具锋利,后引申为做好任何事情,准备工作都至关重要。
一、字面与比喻含义
字面含义 从字面看,“工”指工匠,“善其事”指把工作做好,“利其器”指使工具锋利。工匠需先修理工具,才能高效完成工作。
比喻意义
该句通过“工具”比喻做事所需的条件或能力,强调在行动前需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学习需先掌握知识,创业需先规划资源等。
二、深层内涵
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孔子将“器”延伸为个人修养,认为要行仁德之事,需先提升自身品德,结交贤能之士,如同工匠需先磨砺工具。这种修养观对后世影响深远,被儒家思想体系所贯穿。
实践指导意义
该句倡导“未雨绸缪”的态度,在现代社会可应用于时间管理、资源整合等多方面。例如利用科技工具提高效率(如AI、互联网),或通过规范流程减少错误。
三、相关延伸
时间管理: 如需完成复杂任务,可借鉴古代驿站接力传递信息的方式,通过现代通讯工具实现“即时传递”,提升效率。 团队协作
综上,这句成语既是对工匠精神的概括,也是对为人处世的基本启示,强调准备与能力的双重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