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
兼爱:主张所有人都应该相互关爱,不分贵贱,从而消除社会的不公和战争。
非攻:反对战争,主张以和平的手段解决矛盾。
尚贤:主张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各级正长。
尚同:主张从天子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
天志:认为天有意志,人应顺应天的意志。
明鬼:相信鬼神的存在。
非命:反对天命论,认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非乐:反对过度的礼乐活动。
节葬:主张简化葬礼,反对厚葬。
节用:主张节约资源,反对奢侈浪费。
老子
无为而治:主张政府和领导最好没有,顺乎自然以为治。
不言之教:通过无言的行动来教化人民。
道法自然:认为万物是相对的,主张顺应自然规律。
韩非子
以法为主:主张以法治国,法、术、势结合的理论。
君主专制:倡导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主张变法。
孟子
性善论:认为人性天生是善良的,而恶行是后天因素导致的。
民贵君轻: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仁政:主张施行仁政,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
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
庄子
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
相对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是非标准。
逍遥自得: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孔子
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
礼: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
为政以德: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爱惜民力,逐步改良政治。
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发展私学。
克己复礼:主张“克己复礼为仁”,通过遵循礼仪来维持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
这些思想家的主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