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活动主题
“月满中秋,德润心田”
以中秋佳节为载体,通过文化体验、实践活动和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和道德素养。
二、活动目的
文化传承:
了解中秋节的起源、习俗及历史典故,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情感培养:
通过家庭团聚、亲子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能力提升: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活动对象
全体在校学生,可扩展至教职工及家长代表。
四、活动时间
2025年9月25日-10月10日(共15天),分阶段实施。
五、活动内容
(一)文化认知与体验
中秋知识讲座 邀请专家或教师开展中秋文化讲座,介绍节日的历史背景、习俗及诗词歌赋。
传统手工艺制作
组织学生制作月饼、灯笼、玉兔等中秋主题手工艺品,体验传统工艺的乐趣。
中秋故事与诗词朗诵
通过讲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经典故事,开展诗词朗诵会,感受中秋的浪漫情怀。
(二)实践与情感培养
家庭团聚活动
鼓励学生与家人共度中秋,开展“中秋家宴”“赏月会”等活动,增进亲子感情。
社区服务与感恩行动
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清洁、慰问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培养感恩社会、奉献他人的品质。
中秋主题班会
以“我的中秋故事”“感恩有你”为主题,开展班会活动,引导学生分享经历、表达祝福。
(三)创新与拓展
中秋探月项目化学习
结合天文学、科学等学科,开展“中秋探月”项目,探索月相变化规律,激发对宇宙的好奇心。
中秋与国庆双节联庆
将中秋与国庆结合,开展“月满中华·心系祖国”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中秋文化创意作品展
举办手抄报、书画展、短视频比赛等,展示学生的创意成果,增强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六、活动要求
广泛宣传:
通过校园广播、海报、社交媒体等渠道营造节日氛围。
注重体验:
以实践操作、情感体验为核心,避免空洞说教。
安全保障:
确保活动安全有序,特别是涉及火源、电器等环节。
七、活动评估
通过学生参与度、作品质量、家长反馈等指标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后续活动。
此方案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调整,建议结合地方特色(如中秋习俗、地域文化)融入活动内容,以增强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