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披”在文言文中的多义性,综合搜索结果整理如下:
一、本义:引柩帛
指古代用于柩车两侧牵引棺材的帛带,如《说文》解字:“披,从旁持曰披。本义:引柩帛”。
例句:《仪礼·檀弓》:“执披。柩车行所以披持棺者,有纽以结之,谓之戴。”
二、引申义
分开、裂开 表示物体分裂或分开的动作,如《左传·成公十八年》:“而披其地”(意为“分裂地面”)。
覆盖、披挂
指覆盖在肩背上的动作,如《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木实繁者披其枝”(意为“树枝繁茂如披挂”)。
打开、披露
表示揭开或公开的动作,如《汉书·枚乘传》:“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意为“敞开心扉”)。
其他用法
包括“翻阅”(如《琴赋》)和“披甲”(如《史记》)等。
三、组词示例
动作类: 披荆斩棘、披星戴月、披阅文件 状态类
器物类:披甲执锐、披荆戴月
四、发音与结构
拼音:pī(第二声)
部首:扌(提手旁)
结构:形声字,从手,皮声
以上解释综合了《说文》《左传》《史记》等经典文献的用法,涵盖“披”在文言文中的主要含义及语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