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最流行的网络词语反映了当年社会热点、文化现象和网络亚文化的融合。综合多个权威来源,以下为当年最具代表性的网络热词及解读:
一、现象级流行词汇
打call 源自韩国偶像文化,指粉丝在演唱会等场景通过呼喊、挥动荧光棒等方式与偶像互动,后延伸为对支持对象的鼓励和喜爱。2017年因《中国有嘻哈》等节目广泛传播,成为年度十大流行语之首。
皮皮虾我们走
源自游戏主播的口头禅,结合游戏梗"源龙星我们走",被网友改编为"皮皮虾我们走",并通过魔性表情包迅速走红,成为高频生活用语。
耗子尾汁
网络谐音梗,原指"老鼠的尾巴",后演变为对某事物"愚蠢至极"的调侃,常用于吐槽无厘头事件。
二、亚文化标志性词汇
freestyle
原指说唱音乐中的即兴表演,因吴亦凡在《中国有嘻哈》的频繁使用,成为年轻人表达随性态度的代名词。
尬聊
指强行聊天或无意义的对话,常伴随"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惊不惊喜?"等配套语句,反映社交焦虑与幽默化解。
打油诗/神马都是浮云
"打油诗"指简短幽默的诗词,常被用于调侃生活琐事;"神马都是浮云"则表达对物质与精神满足的价值观念。
三、网络行为新表达
负激励
网络语境中"罚款"被戏称为"负激励",体现对违规行为的调侃性处理方式。
团建/研学
"聚餐"被替换为"团建","春游"改为"研学",反映职场与教育领域的新型活动形式。
996/奥利给
"996"指超长工作制,"奥利给"则成为鼓励奋斗的口号,体现社会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讨论。
四、其他高频词汇
扎心了,老铁: 表达共鸣与情感共鸣的常用语。 一路发财
内卷:虽未直接流行,但作为社会现象在2017年已初现端倪。
以上词汇通过谐音、梗化、场景化等方式融入日常交流,部分已演变为长期使用的文化符号。需注意,部分词汇存在争议性(如"奥利给"的积极/消极解读),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