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曹营心在汉”这一典故出自三国时期的《三国演义》,涉及的人物主要有 关羽和 徐庶。
关羽
关羽在与刘备走散后,被迫投降曹操。尽管曹操对他极为优厚,但关羽始终忠于刘备,最终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重新回到刘备身边。
这一行为使他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忠义之士,后人常引用“人在曹营心在汉”来形容关羽的忠贞不渝。
徐庶
徐庶是刘备的军师,后因曹操假冒其母笔迹骗其归曹,徐庶虽在曹营,但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并在离开时向刘备表示“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
徐庶的行为也体现了“人在曹营心在汉”的精神,虽然身在曹营,但心仍然向着刘备和汉室。
因此,“人在曹营心在汉”这一典故可以同时指代关羽和徐庶,他们两人都在曹操的控制下,但心中始终忠于刘备和汉室。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