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钺旌旗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áo yuè jīng qí,其含义和结构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军队与军权 该词整体指代军队及其所代表的军权。其中,“旄”指白旄(一种玉制或羽毛制成的军旗),“钺”是青铜制兵器,二者合起来借指军权。
组成部分解析
旌: 羽毛指示物,多用于基层部队; 旗
二、历史与文化背景
文献依据:《书·牧誓》中提到“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等史书记载诸葛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均体现了军权与旗帜的关联。
象征意义:白旄黄钺的搭配还象征天命与权威,如曹操在《三国演义》中以此彰显军威。
三、相关用法
成语结构:作为定型词,该词多用于书面表达,如“旌旗所指,天下归心”。
引申含义:可引申为权力、威严的象征,如“他手持旄钺,气势如山”。
综上,旄钺旌旗不仅是军队的代称,更承载了权力与威严的文化内涵,是汉语成语中兼具具象与抽象意义的典型代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