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居》
作者:高鼎(清代)
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村居”:乡村生活的写照;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轻拂堤岸,如人陶醉于春烟;
“纸鸢”:风筝,古称“鸢”。
赏析:
此诗通过“草长莺飞”“杨柳醉春烟”等意象,描绘了江南春日乡村的明媚景色,展现儿童放风筝的活泼场景,充满生活气息。
二、《所见》
作者:袁枚(清代)
原文: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林樾”:树林覆盖的山谷;
“鸣蝉”:夏季昆虫的代表,常与儿童活动关联。
赏析:
诗中以“牧童骑黄牛”展现田园牧歌式画面,通过“忽然闭口立”的动作描写,表现儿童对自然生物的专注与童趣。
总结
两首诗均以清新笔触描绘乡村生活,《村居》侧重春日田园风光与儿童活动,《所见》则聚焦自然生物与儿童互动,共同构成清代乡村诗的典型风貌。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