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信不怠”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ǔ xìn bù dài,指坚定信念且勤奋不懈地履行所学或职责。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核心词义解析 - 笃信:
指坚定地信仰或信任,常与“笃行”(切实履行)连用,形成固定搭配。
- 不怠:意为不懈怠、不懒惰,强调持续努力和坚持。
完整句意 整体可理解为“坚定信念且勤奋努力,不因困难而懈怠”,常用于形容求学、工作或人生追求的态度。
出处与背景
该词出自《论语·泰伯》,原句为“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以立,仁以为己任,不亦弘乎?死而后已。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以立,仁以为己任,不亦弘乎?死而后已。笃信不怠,行远自迩。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其中“笃信不怠”与“行远自迩”(走远路需从近处起步)并称,强调务实进取的精神。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锲而不舍、孜孜不倦、持之以恒。 - 反义词
使用示例
“科研工作者需以‘笃信不怠’的态度,长期扎根实验一线,才能取得突破性成果。”
该成语通过“笃信”与“不怠”的结合,既强调精神层面的坚守,也注重行动层面的落实,是儒家思想中“知行合一”的典型体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