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格律是宋词创作中必须遵循的规范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规则
字数与分段 - 小令:58字以内
- 中调:59-90字
- 长调:91字以上
- 单调:不分段
- 双调:分上下阕,每阕四句
- 三叠/四叠:在双调基础上增加段落
平仄要求
- 单句平仄: 多以虚字(如“故”“念”)为平声,动词多属仄声 - 双句平仄
- 三字句:如“鬓微霜”为平平仄,“人如削”为平仄仄
- 四字句:如“汉家陵阙”为平平仄仄,“云窗静掩”为平仄平仄
押韵规则
- 韵脚需符合词牌规定,如《满江红》前阕五仄韵、后阕五仄韵
- 部分词牌(如《菩萨蛮》)每段押不同韵
二、特殊说明
变体与创新
- 同一词牌存在多种变体,如《清平乐》可变体为“中仄中仄”“仄仄平平”
- 词人常突破格律限制,如柳永《望海潮》为长调却无严格分段
词牌与情感表达
- 词牌名称多蕴含情感色彩,如《渔歌子》多写闲适,《捣练子》多抒离愁
三、常见词牌示例
| 词牌 | 格律特点 | 代表作品 |
|------------|--------------------------------------------------------------------------|------------------------|
| 《清平乐》 | 上片:中仄中仄,下片:仄仄平平 | 柳永《雨霖铃》 |
| 《水调歌头》| 多段式结构,每段四句,押同韵 | 苏轼《明月几时有》 |
| 《如梦令》 | 三十三字,五句三平韵|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四、总结
宋词格律以词牌为核心,通过平仄、押韵、分段等规则构建音乐性与文学性的统一。虽存在严格规范,但词人常以灵活变体实现个性化表达,形成“别有天地”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