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长》这篇课文讲述了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指挥“诺曼底”号客轮在“玛丽”号轮船撞击后脱险的英勇事迹。以下是主要情节和主题:
一、事件背景
时间与地点:
1870年3月17日夜晚,南安普敦港外的大海中。
事故经过:
两艘轮船相撞,“诺曼底”号被撞出一个大口子,海水涌入船舱,轮船开始下沉。
二、船长的指挥与行动
临危镇定 船长在混乱中保持镇定,站在指挥台上用威严的声音命令乘客和船员:“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尽管实际人数为61人,但船长自顾自地完成救生艇分配和人员疏散。
细节管理
- 船长在混乱中冷静询问关键设备状态:“炉子怎么样了?”“火呢?”“机器怎样?”并及时调配资源。
- 通过果断决策(如“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维持秩序,避免恐慌。
自我牺牲
轮船完全沉没时,船长仍屹立岗位,最终与轮船一同沉入大海,壮烈牺牲。
三、主题与意义
忠于职守: 船长以生命践行船长职责,展现了极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舍己为人
人性光辉:通过船员对船长命令的服从,彰显了集体主义精神和人性中的伟大光辉。
四、艺术特色
雨果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如“诺曼底”号被撞后的惨状)和人物对话(如船长与奥克勒大副的简短对话),塑造了极具感染力的形象,使读者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伟大。
这篇课文以“诺曼底”号沉船事件为载体,通过船长的形象,成为文学史上经典的英雄主义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