旄钺旌旗的读音和含义如下:
一、读音
旄(máo):读作“máo”,指代白旄(羽毛制旗帜)和黄钺(青铜制兵器),合起来借指军权。
钺(yuè):读作“yuè”,指古代兵器,青铜制,形似斧头,也用于礼仪和丧葬。
旌旗(jīng qí):读作“jīng qí”,其中“旌”指羽毛指示物(如狼头、熊虎),用于基层部队;“旗”指布面指示物(如交龙、熊虎),用于高层部队。
二、含义
基本定义 旄钺旌旗由“旄”“钺”“旌”“旗”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旄”和“钺”借指军权,“旌旗”借指军队或军士。
历史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书·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周武王手持白旄黄钺指挥军队)。
引申意义
- 军权象征: 旄钺因与兵器关联,常被用来代指军事权力。 - 军队代称
- 军事意象:可形容军队威严气势,如“旌旗飘扬”。
三、示例
文学引用:《三国演义》中张飞称“亲秉旄钺以厉三军”,此处指代其掌握军权。
现代语境:国庆阅兵时“旌旗飘扬”描绘军队整齐划一的气势。
综上,旄钺旌旗是一个兼具象征意义与历史积淀的军事文化概念,其读音和含义在古代文献和现代语境中均有体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