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分类考试主要根据考生选择的专业方向和考试科目进行划分,具体分类方式如下:
一、主要分类维度
学科门类分类 文科
: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文科综合)
理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理科综合)
艺术类:含音乐、舞蹈、美术等专业方向
体育类:含体育专项测试,分为体育本科批、体育高职高专批等
考试模式分类 新高考模式
(部分地区实行):
3+3模式: 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政治/地理/生物/化学六选三 3+1+2模式
传统模式(部分地区仍采用):
文科/理科统一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公共科目
二、考试科目与分值
文化基础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每科满分150分,语文150分钟,数学/英语120分钟
职业技能测试(部分类别):
技术技能测试:评估专业能力
职业适应性测试:评估职业兴趣和岗位匹配度
总分要求 普通类本科:文化基础考试+职业技能测试≥550分(不同省份有差异) 高职高专:文化基础考试+职业技能测试≥200分 三、录取方式批次划分
本科提前批: 艺术类、体育类等特殊类型招生 本科普通批
高职高专批:高职院校招生
单考单招:高职院校自主命题考试(如江西省2025年春季高职分类考试)
志愿填报
文科/理科考生与艺术/体育类考生可同时填报志愿,志愿填报不受类别限制
四、改革意义
分类考试通过多元录取机制,既保留了学科能力的评价,又兼顾了职业导向,旨在缓解升学压力,促进教育公平。考生可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类别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