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巴士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古代怎么考试当官

59

在古代,通过科举考试当官是普通士人进入官场的唯一途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完备于唐朝,并一直延续至清朝末年。下面我将详细介绍科举考试的流程和各个阶段的考试名称。

科举考试流程

童试:

这是最初的考试级别,通过县、府两次考试者,成为童生,表明已具备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

院试:

在府、州的学院举行,分为“岁试”和“科试”两级。岁试是每年举行的童生“入学”考试,录取后即为“生员”,通称“秀才”。科试则是对已在学校的秀才进行考试,成绩优者方可参加下一级考试——乡试。

乡试:

又称为大比、秋闱,每三年一次,在八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头名称“解元”,第二名至第十名则称为“亚元”。

会试:

通过乡试的举人可以参加在京师的会试,也称为“春闱”,通常在次年二月举行。

殿试:

会试考中的考生将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殿试只考一题,并由皇帝钦点排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第三名分别为“榜眼”和“探花”。

科举考试的内容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诗词歌赋、策论等。不同朝代对考试内容有所侧重,例如唐朝主要有时务策、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则只有经义一门。

录取与任职

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由中央规定下达,各省按人口多少分配。考中进士并不等同于直接获得官职,还需要经过吏部的复试,合格后才具备做官的资格。由于古代官员编制稀缺且严格控制在一定数量,考取举人后,被外派到地方做官的概率并不高,有时甚至需要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

总结

总的来说,古代通过科举考试当官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经过多次考试和层层选拔。科举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相对公平的选拔,但录取率极低,能够成为官员的人只是极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