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高考的考试模式因省份政策差异较大,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主流形式:
一、"3+1+2"模式(山西省为例)
考试科目构成 - 公共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考试时长120分钟)
- 选择性考试科目:
- 文科生:物理或历史(1门,100分钟)
- 理科生:物理、化学、生物(3门,共300分钟)
- 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2门(共150分钟)
考试时间安排 - 全程3天完成,具体时间由教育部统一公布(例如2025年山西省安排在6月7日至9日)
- 第一天:语文、数学
- 第二天:英语、物理/历史
- 第三天:选考科目
二、"3+3"模式(部分地区试点)
考试科目构成
- 公共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含听力,考试时长120分钟) - 选择性考试科目
- 文科生:政治、历史、地理(3门,共300分钟)
- 理科生:物理、化学、生物(3门,共300分钟)
考试时间安排
- 通常为3天完成,但具体安排可能因省份调整,例如2022年山西省曾采用此模式
三、其他注意事项
评分与录取
- 总成绩由公共科目成绩(占比70%-80%)和选考科目成绩(占比30%-20%)按比例计算
- 部分省份实行"两次机会"政策,考生可参加两次统考,取最优成绩
备考建议
- 熟悉本省最新考试大纲和科目要求
- 参加模拟考试,适应考试节奏
以上信息综合了全国及部分省份的现行政策,具体以考生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