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以下是其主要资料的综合介绍:
一、基本信息
出生与籍贯:出生于江西抚州临川(今东乡县上池村),祖籍临江军。
家庭背景:出身小官吏家庭,父亲曾为临江军判官,自幼接受良好教育。
逝世与谥号:病逝于南京钟山(紫金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或“荆国公”。
二、仕途生涯
早期官职 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尤其在鄞县推行青苗法,改善民生。
主持变法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推行新法(如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等),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
- 变法成效: 短期内缓解财政压力,促进农业发展,但遭守旧派强烈反对。 - 政治结局
晚年生活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掌权,新法废止,王安石郁郁而终,享年66岁。
三、文学成就
诗歌:
以“学杜得其瘦硬”著称,风格遒劲,擅长用典故,代表作有《元日》《梅花》等。
散文:《游褒禅山记》等作品以说理见长,兼具文学性与哲学性。
词作:虽不多,但《桂枝香·金陵怀古》等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四、历史地位
改革家: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其变法思想具备近代变革特点。
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并称“唐宋八大家”,对宋代文学发展影响深远。
政治影响:虽变法失败,但推动北宋经济复苏,为后世改革提供经验。
五、主要著作
《临川先生文集》:收录《游褒禅山记》《三经新义》等代表作。
《王临川集》:现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传世。
以上资料综合自多份权威记载,涵盖其政治、文学、思想等多方面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