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不择言”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人在情绪激动或急躁时说话不加思考或选择,常因冲动而失言。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
指说话时不加选择,可能因情绪冲动而说出不当言论或行为;
引申含义:
也可形容说话随意,不注重言辞的谨慎性。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出自《北史·魏艾陵伯子华传》:“性甚福急,当其急也,口不择言,手自捶击。”原文描述伯子华性格急躁,情绪激动时说话失当,甚至动手打人。后世据此典故衍生出成语“语不择言”。
三、用法与结构
语法功能:可作谓语、宾语或状语;
示例:
谓语:他情绪失控时语不择言,让人很尴尬;
宾语:她因误会语不择言,后悔莫及;
状语:在气愤之下,他语不择言地批评了所有人。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口不择言、脱口而出、信口开河;
反义词:谨言慎行、三思而后言、沉默寡言。
五、使用注意
该成语多含贬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是否适用。例如,紧急情况下的失言与故意说错话有本质区别,前者属于情急之失,后者则可能涉及责任问题。
综上,“语不择言”主要强调因情绪影响而导致的言语失当,需通过自我克制或事后反思避免类似情况发生。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