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关于盘古开天辟地的经典表述,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字面与出处
直接释义 “神于天”指盘古的智慧超越天体,“圣于地”指其能力胜过大地。这一解释强调盘古作为创世神的双重属性:
- 神于天:
象征超越自然的智慧与精神主宰力;
- 圣于地:体现顺应自然规律、创造万物的实践能力。
文献依据 该句出自三国时期徐整的《三五历纪·盘古开天地》,原文为:“盘古生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二、引申意义
个人修养层面
- “神于天”: 比喻人应保持独立人格与理想追求,如“永远不要失掉自己的一双翅膀”,鼓励突破现实束缚,追求精神自由与超越; - “圣于地”
哲学内涵
该表述融合了“天人合一”思想,既承认自然的伟大(天),又突显人类通过智慧与努力可达到超越自然的境界(神),形成“人定胜天”的辩证关系。
总结
“神于天,圣于地”通过盘古的形象,既展现了创世神话的壮阔,又蕴含了个体在宇宙与自然中的定位,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理想人格与实践责任的经典范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