蹒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pán shān,主要形容行走时的状态,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腿脚不灵便,行走缓慢且摇摆 本义指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的步态不稳,如“老翁垂八十,扪壁行蹒跚”。
徘徊犹豫的步态
可引申为行动迟缓、犹豫不决,如“他在门口蹒跚徘徊,似乎在犹豫是否进入”。
轻盈舞步
在文学或艺术语境中,也可形容优雅的舞姿,如“她像只蝴蝶般翩翩起舞,步伐轻盈而蹒跚”。
二、使用场景
描写老人: 最常见于描述老年人的步态,如“夕阳下,老人蹒跚地走向公园”。 描写疾病或伤残
文学与艺术:用于营造意境,如“月光下,她的蹒跚影迹被拉得很长”。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摇晃踉跄、步履蹒跚、跛行貌。
反义词:矫健、轻盈、敏捷。
四、补充说明
该词出自唐代皮日休《太湖诗·上真观》,后经宋代陆游、清代蒲松龄等文人进一步使用,逐渐固定为成语。在书写时需注意“蹒”字不读作“pán”,而是保持原调。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蹒跚是一个多义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