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是一些主要原因:
社会政治背景
资本主义的发展:19世纪30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和资本主义在欧洲的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资产阶级在各个方面的胜利使得封建主义和宗教统治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劳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社会革命:1830年的法国“七月革命”和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标志着资产阶级在欧洲范围内的胜利,这些政治变革反映了社会结构和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促使人们以新的视角看待社会现实。
经济因素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变革,但也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公,这些经济问题成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题材。
思想文化影响
自然科学的发展:19世纪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如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等,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现实世界的客观规律,这种科学精神也影响了文学创作。
哲学和社会思想:唯物主义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思想的发展,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理论基础。这些思想强调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文学传统
现实主义传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继承以往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形成的。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倾向日趋强烈,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文学流派的兴起
浪漫主义的影响:虽然浪漫主义在19世纪30年代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但其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现实的不满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提供了灵感和批判对象。
代表作家和作品
法国的巴尔扎克、司汤达, 英国的狄更斯, 俄国的果戈理、托尔斯泰等,这些作家通过他们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罪恶,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
综上所述,19世纪中叶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兴起是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文学流派的兴起,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也推动了文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