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巴士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十四行诗的格律?

59

十四行诗的格律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形式,分别具有独特的结构与韵律特点:

一、意大利式(彼特拉克体)

分段格式:

4行+4行+3行+3行

押韵格式:

abab, abba, cde, cde

音节与音步:

每行11个音节,采用抑扬格五音步(每音步两个音节,交替轻重音)

起源与特点:

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彼特拉克为代表,后传播至欧洲各国,强调抒情性与音乐性。

二、法式( Shakespearean/Spenserian)

分段格式:

4行+4行+4行+2行

押韵格式:

abab, abba, cdc, cdc(前八行)或abab, bcbc, cece, ff(后两行)

音节与音步:

每行10个音节,仍采用抑扬格五音步

特点:

由莎士比亚改良彼特拉克体,后经斯宾塞等诗人发展,结构更紧凑,常通过副对句深化主题。

三、英式(伊丽莎白体)

分段格式:

4行+4行+4行+2行

押韵格式:

abab, cdcd, efef, gg(全诗统一)

音节与音步:

每行10个音节,抑扬格五音步

特点:

莎士比亚最具代表性的形式,强调对仗与节奏,常用于表达宏大主题。

补充说明

音步与韵律:所有形式均以抑扬格五音步为基础,但不同形式对韵脚的衔接有严格要求(如“斯宾塞体”要求首韵承接尾韵)。

历史演变:意大利式传入英国后逐渐演变为莎士比亚体和斯宾塞体,后者在17世纪达到巅峰。

以上格律体系为西方抒情诗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