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划分,主要分类方式如下:
一、责任主体维度
经济责任 企业最基本的责任,包括创造利润、提供就业、维护股东和员工权益、保障供应商和客户利益等。
法律责任
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履行纳税义务,保障劳动者权益,保护环境等。
道德责任
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履行对股东、雇员、消费者的利益保障义务。
慈善责任
自愿进行慈善捐赠、公益活动,提升社会福利。
二、责任内容维度
基础责任
包括安全生产、产品质量(含服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
延伸责任
涵盖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社区发展、反垄断维护等。
战略责任
通过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行业进步和社会福祉。
三、责任层次维度
法规层
必尽责任,如依法纳税、遵纪守法、控制污染排放等。
利益层
维护股东、员工、供应商等直接利益相关者的权益。
道义层
企业自愿承担的超越法律义务的责任,如资源节约、社区服务、慈善捐赠等。
四、责任边界维度
相关责任与不相关责任
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责任(相关责任)与间接社会问题解决的责任(不相关责任)。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
以营利为目标的责任与以社会福祉为导向的责任。
五、责任维度理论
一维论: 仅追求利润最大化。 分为对内(股东、员工)和对外(供应商、社区)责任。 经济职能、社会价值、环境改善三位一体。 经济、法律、伦理、慈善责任。 六、其他划分标准 表现形式二维论:
三维论:
四维论:
行为动机:价值主义(主动承担社会价值)与工具主义(被动遵守法律)。
以上分类方式并非相互独立,实际中企业社会责任常以多维度的组合形式存在。例如,企业履行环保责任既是经济活动的延伸(经济责任),也属于法律义务(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