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来的人多和事多招架不住的成语是 应接不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暇:空闲时间
应接不暇:原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二、出处与演变
典故来源 该成语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应发,使人应接不暇。”原指山川景色壮美,令人目不暇接,后引申为人事繁忙的比喻。
语义演变
- 本义: 形容自然景观的繁复与美丽(如“山川应接不暇”); - 引申义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纷至沓来(形容人接连而来);
摩肩接踵(形容人拥挤);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反义词:
从容不迫(形容镇定自若);
松闲自得(形容清闲舒适)。
四、用法示例
形容人多的场景:
- 节假日商场人头攒动,应接不暇;
- 活动现场观众云集,应接不暇。2. 形容事多的场景:
- 工作任务堆积如山,应接不暇;
- 会议安排紧凑,应接不暇。
五、结构与语法
结构:联合式成语,后半部分“接不暇”为动宾结构;
语法功能: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如“他应接不暇地处理文件”。
综上,“应接不暇”是描述人或事繁杂到难以应对的经典成语,兼具文学性与现实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