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先秦的成者”这一表述,需要从历史和思想两个维度综合理解:
一、政治与制度层面的“成者”
秦始皇 作为中国历史上首位统一六国的君主,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框架。
商鞅变法
秦孝公时期任用的商鞅(前356年—前338年)通过变法,推行土地私有制、建立县制、强化军功等,为秦国的崛起和统一六国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思想文化层面的“集大成者”
荀子
荀子(前307年—前213年)是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主张性恶论,强调礼法并重,其学说融合了儒家、法家等思想,对后世教育、政治影响深远。他与孔子、孟子并称先秦儒学三大人物,弟子包括韩非、李斯等。
其他重要思想家
- 孟子: 主张性善论,强调仁政,对儒家思想发展影响显著。 - 孔子
- 墨子:墨家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三、学术发展背景
先秦时期(前770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大爆发的时代,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孕育了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荀子通过学术融合与实践探索,既继承了儒家传统,又吸收了法家等学派精华,成为战国末年学术交融的标志性人物。
总结:若侧重政治制度,秦始皇是先秦的制度缔造者;若强调思想文化,荀子是先秦儒学的集大成者。两者分属历史与思想两个维度,共同构成先秦时期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