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飞机的命名规则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结合了文化底蕴与现代军事需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战斗机命名
“龙”系列 陆基战斗机以“龙”为统称,例如:
歼-20(威龙):象征霸气与性能卓越,代表我国空军核心机型;
歼-10(猛龙):体现高机动性与打击能力;
歼-11(应龙):源自《周易》,强调神秘与力量;
歼-16(潜龙):契合其电子战与多用途特性。
舰载战斗机
以“鲨”命名,例如:
歼-15(飞鲨):象征海军舰载机的全海域作战能力。
其他型号
歼-35(猎鹰):出口型号,延续“龙”系列命名逻辑。
二、轰炸机命名
“神”系列: 例如轰-6K(战神)、轰-6N(雷神),体现战略打击能力。 三、运输机命名 “鲲鹏”系列
四、其他类型飞机
直-5(旋风25):仿自米格-17,沿用代号;
直-8(超黄蜂):仿自法国机型,未正式命名。
命名规则与文化内涵
汉字选择:
多采用神话传说中的意象,如“龙”(《周易》)、“鹏”(《逍遥游》)、“鲨”(象征海洋)等,增强文化认同感;
性能寓意:
名称与机型性能挂钩,例如“威龙”对应歼-20的隐身与超音速性能,“潜龙”体现歼-16的电子战能力;
系列化命名:
同一类型飞机采用统一名称,如“龙”系列包含歼-10至歼-20,便于识别与记忆。
总结
国产飞机命名既保留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又结合现代军事需求,形成了“龙、鲨、鲲鹏”等特色命名体系,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自主化与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