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吏部考试的相关情况如下:
考试机构与职责 唐代科举考试初期由尚书省吏部主持,具体由考功员外郎负责。考功司是吏部下属机构,主管京官(四品以下)的考核工作。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后,进士考试主试权转移至礼部,而选官考试(如明经、进士等)仍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管。
考试内容与程序
唐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和“省试”两个阶段。 - 乡试: 由州县主持,合格者称为“乡贡士”或“乡贡进士”,第一名称为“解头”。 - 省试
历史演变
开元二十四年后,礼部逐渐取代吏部成为科举主考机构,但选官考试仍由吏部考功员外郎负责,直至宋代使职制度盛行后,该职务被审官院、东西铨所取代。
综上,唐代吏部考试在开元前由考功员外郎主持,主要负责选拔京官,考试内容涵盖诗赋、经义等,是唐代科举制度的核心环节。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