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庵(约1296年-1370年),是中国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说家,以创作《水浒传》闻名于世。以下是关于他的综合介绍:
一、基本信息
出生与籍贯 - 出生于江苏兴化白驹镇(今盐城市大丰市),祖籍苏州。
- 早期生活贫寒,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5岁中进士。
职业与经历
- 曾任浙江钱塘县尹,但因替穷人辩冤遭训斥而辞官。
- 张士诚据苏期间,受聘为军幕,后因矛盾离开并浪迹江湖。
- 晚年隐居兴化,与罗贯中共同创作《水浒传》。
二、文学成就
《水浒传》
- 以108位梁山好汉的起义故事为主线,展现北宋末年社会动荡。
- 采用白话文写作,开创性地将说书体语言规范化,被誉为“古代小说巅峰”。
- 通过“替天行道”的主题,揭露封建腐败与民生疾苦。
其他作品与影响
- 涉猎兵法、天文、地理等知识,与罗贯中共同研究《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
- 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被列为“四大名著”之一。
三、人物性格与思想
批判精神: 对封建官僚制度深恶痛绝,主张“官逼民反”。 民本思想
隐士风范:晚年放弃仕途,潜心著述,体现“独善其身”的哲学观。
四、历史地位
作为《水浒传》作者,他既是文学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小说从口语化向规范化的关键人物。
其作品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综上,施耐庵以《水浒传》为核心成就,兼具文学创新与社会批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标志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