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士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巴士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三舍法怎么考试

59

三舍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创立的太学分级教学与选拔制度,通过考试与品行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并依据不同层级授予官职。具体考试机制如下:

一、整体框架

分舍体系

太学学生分为外舍生(2000人)、内舍生(300人)、上舍生(100人)三级,形成阶梯式晋升体系。

选拔周期

外舍生每年进行一次 公试(月考与岁考结合),成绩合格者可升入内舍;

内舍生每两年进行一次 上舍考试(类似科举省试),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

上舍生学习两年后,需参加 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成绩与品行综合评定后授予官职。

二、具体考试内容与流程

外舍生阶段

每月进行 私试(学业考核),成绩记录为学分;

每季度进行 季选(综合品行与学分),选出积分最多的100人进入内舍;

公试(每年1次):外舍生中成绩优异者(一、二等)可升入内舍。

内舍生阶段

每月考核 (品行)与 (学业),每季进行 季选,积分排名靠前者保留内舍资格;

每两年进行 上舍考试:

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直接授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

上舍生阶段

学习两年后参加 毕业考试:

成绩与品行综合评定,上等直接授予官职,中等参加殿试,下等参加省试。

三、特色与影响

品行与学业并重:除学业考试外,品行表现(如遵纪守法、道德修养)也是重要考核依据;

打破科举垄断:部分学生无需参加传统科举考试(如上舍中等可直接参加殿试);

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分层教学与动态调整机制,兼顾不同背景学生的成长需求。

四、历史评价

三舍法将学校教育与官僚选拔体系结合,既保留了科举的选拔功能,又强化了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宋代教育改革的重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