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考试中全口义齿排牙的排牙原则与方法如下:
一、排牙原则
美观原则
- 恢复面下1/3形态,与面部比例协调,通过调整牙列弧度(方圆型、尖圆型、卵圆形)和上前牙位置(衬托唇丰满度)实现。
- 体现患者个性,结合年龄、肤色、颌弓型等特征调整。
组织保健原则
- 牙列排列避免阻碍舌唇颊肌活动,保持肌平衡位置。
- 牙合平面与鼻翼耳屏线平行,后牙功能区位于牙槽嵴顶,减少功能状态下的不稳定因素(如降低非功能尖)。
咀嚼功能原则
- 前牙保持浅覆牙合、浅覆盖,正中牙合时无接触,前伸及侧方运动时有1mm滑动范围。
- 基托形态设计促进义齿固位,例如唇、颊、舌肌作用区设计成凹斜面。
二、排牙方法
前牙排列
- 接触点与(牙合)堤中线一致,位于中线两侧,切缘高出(牙合)平面1mm。
- 近中面接触点与(牙合)堤中线对齐,冠部近远中向近中直立,颈部微向舌侧倾斜。
后牙排列
- 近中邻面与远中邻面接触,舌尖对向下后牙槽嵴顶连线,近舌尖接触(牙合)平面,远舌尖、近颊尖离平面1mm。
- 保持尖窝关系,确保咀嚼力有效传递至牙槽嵴顶。
三、辅助设计与调整
垂直距离确定
- 通过咬蜡滴法、吞咽法等测量患者面部垂直高度,确保中线正、笑线(前牙排列)自然。
功能调整
- 牙弓长度可通过移动磨牙(如前倾或扩大牙弓宽度)增加骨量,减少牙量。
- 面部吸收严重时,后牙需调整倾斜度或降低非功能尖以减少摆动。
四、注意事项
排牙需结合患者口腔模型和X光片,确保牙弓形态与颌骨匹配。
前牙位置建议通过患者参与调整,以达到最佳美观效果。
基托边缘设计要圆钝,避免刺激口腔黏膜。
通过以上原则与方法,既能保证义齿的美观性,又能确保功能性和组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