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类专业的考试通常分为 高考和 艺考两大类,具体要求因专业方向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综合整理:
一、高考传媒类专业
考试内容 - 文化课:
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分值占比约70%-80%)
- 专业课:根据院校要求,可能包含文艺常识、影视作品分析、故事写作、方案策划等
录取规则 - 需同时达到文化课分数线和专业课成绩,部分院校有综合评价机制
- 校考通常在每年1月和7月举行,每次最多可报6门科目
二、艺考传媒类专业
专业分类与考试内容
- 播音与主持艺术: 自我介绍、即兴评述、稿件播读、模拟主持、才艺展示(如声乐、舞蹈) - 编导类
- 表演类:台词、形体、小品、才艺展示(如唱歌、表演片段)
- 摄影类:美术基础、图片分析、实拍、作品评论
- 影视摄影与制作类:作品评论、实拍、视听语言基础
考试流程 - 省统考:
部分专业需参加(如播音主持的普通话/粤语方向、编导类等)
- 校考:自主命题,内容与专业培养方向相关
- 录取:综合校考成绩与高考成绩,部分院校有专业排名要求
三、备考建议
明确方向:
根据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播音、编导、表演等方向
关注招生简章:
不同院校对专业课内容要求差异较大
强化基础:
文化课需达到高校录取分数线,专业课需反复练习(如播音的模拟主持、编导的故事写作)
积累作品:
表演、摄影等专业需准备作品集(如摄影作品集、表演视频)
四、注意事项
部分院校(如中国传媒大学)的初试、复试、三试均在线上进行,需关注官方通知
艺考竞争激烈,建议尽早开始准备,尤其是专业课的专项训练
以上信息综合自多个来源,具体以目标院校最新招生简章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