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安石(1021-1086)
基本信息 - 字介甫,号半山,荆国公(后赠)
- 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 唐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翰林风月,吏部文章”
主要成就
- 主持熙宁变法(1069-1074),推行青苗法、免役法等
- 文学成就:散文论点鲜明,短篇精悍;词作《桂枝香·金陵怀古》传颂
- 哲学思想:提出“新故相除”的辩证法命题
历史评价
- 欧阳修:赞其“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 王安石:被《史记》列为“商鞅、吴起之后,天下之公辅”
二、杜甫(712-770)
基本信息
-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巩义)人
- 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世称“诗圣”
- 作品约1400首,涵盖社会纪实、山水抒怀等题材
主要成就
- 《登高》《春望》《北征》等诗作传颂千古
- “三吏”“三别”揭露社会底层疾苦
- 思想核心:仁政与忧国忧民
历史地位
- 影响后世诗人,开创沉郁顿挫的诗风
- 草堂(成都)成为文人避世象征
三、王维(701-761)
基本信息
-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
- 唐代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 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深远
主要成就
- 五言诗成就突出,如《山居秋暝》《相思》
- 书画融合:被推为南宗山水画祖,代表作《辋川图》
-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被苏轼誉之为“诗佛”
历史地位
- 开创山水田园诗新境界
- 对唐代中后期文风影响显著
四、补充说明
三人关系: 三人分属不同时代,王维、杜甫活动于唐代,王安石为北宋人,交集较少。- 文学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