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名字的排列规则主要基于以下要点:
一、命名表结构
组成与来源
台风命名表共包含140个名字,由14个亚太地区成员国(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等)分别提供10个名字组成。 例如:中国提供“海葵”“悟空”等,日本提供“天秤”“摩羯”等。
分类与循环
这140个名字被分成10组,每组14个名字,按成员国英文名称的字母顺序依次排列,每六到七年循环一次。 例如:第一组包含“阿门”“艾米”等,第二组为“芭芭拉”“卡特里娜”等。
二、命名规则
使用原则
- 台风命名表按字母顺序循环使用,当某个台风形成并达到热带风暴强度时,便从表中取出下一个名字。
- 名字需满足:不超过9个字母、易发音、无不良含义、不与商业机构名称冲突。
2023年最新命名示例
2023年台风“珊瑚”(SANVU)来自中国澳门,意为“水生物”;“玛娃”(MAWAR)来自马来西亚,代表“玫瑰花”。
三、文化特色
不同国家提供的名字常蕴含本土文化元素:
中国:如“悟空”(神话角色)、“海神”(海洋象征);
日本:如“北冕”(皇室象征)、“天鸽”(和平寓意);
韩国:如“银河”(天文意象)、“杜苏芮”(猛禽名称)。
总结
台风名字的排列是国际气象组织协调管理的结果,既遵循科学规范,又融入地域文化特色。通过循环使用命名表,既避免了名称混乱,又便于公众识别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