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名称的由来可追溯至唐代,其命名与地理特征、历史沿革密切相关,具体如下:
一、最早名称与历史渊源
西平州时期 盘州最早见于唐武德七年(624年)设置的西平州,因当时该地区经济文化较为发达,成为西南地区的重要节点。西平州是盘州名称的雏形,但尚未使用“盘州”之名。
改名盘州的原因
唐贞观八年(634年),因西平州境内有盘江(古称牂牁江)流经,且该江是南盘江上游的发源地,朝廷为彰显其地理特征与经济文化重要性,将西平州更名为 盘州,寓意“源远流长,生机勃勃”。
二、名称沿革与行政区划调整
元明清时期的沿用
元代设普安路,明代改为普安府,清代设普安直隶厅,名称中仍保留“盘”字,但未明确使用“盘州”。
民国时期的变更
1913年民国政府废除府、州、厅三级行政区划,改称“盘县”,直至1965年三线建设时期划归六盘水市。
现代名称的确立
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盘县设县级市,改名为 盘州市,由贵州省直辖。
三、名称延续的文化内涵
地理标识: 名称直接来源于境内主要河流盘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发展寓意
民众情感:当地居民对“盘州”名称具有深厚情感,甚至将“盘州”融入城市文化符号中。
综上,盘州名称从“西平州”演变而来,核心逻辑是地理特征与历史文化的结合,既是对盘江的命名,也是对城市发展潜力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