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产品的命名规则因树脂类型和行业标准而异,以下是主要分类及命名方法:
一、环氧树脂命名(国标GB/T1630-1989)
命名结构 由树脂缩写代号+牌号组成,采用“EP”表示环氧树脂,牌号由两组数字组成(Ⅰ组5位+Ⅱ组3位),中间用一字线连接。
数字组含义
Ⅰ组(前两位): 表示树脂的化学组分(如01表示环氧类)。 Ⅱ组(后三位) 第一位数字:树脂黏度范围值; 第二位数字:环氧当量范围值; 第三位数字:对改性剂或溶剂的规定(0表示未规定)。 示例
EP-10205:表示环氧类树脂,黏度等级10,环氧当量20,溶剂规定符合标准。
二、聚丙烯(PP)命名(中石化等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GB/T12670-2008) 字符组构成
:
前两位:聚丙烯类型代号(如H表示均聚物,R表示无规共聚物);
中间两位:加工方法及重要性能(如T表示挤出扁丝,Y表示纺丝);
后两位:熔体流动速率(MFR)的公称值(如02表示2g/10min);
第四位:可选生产工艺技术代号(如H表示釜式工艺);
第五位:可选添加剂类型及含量(如G表示颗粒状填料)。
示例 PPH-T02G
三、离子交换树脂命名
型号结构 三位数字
:第一位表示分类(如D表示大孔型),第二位表示骨架差异,第三位为顺序号;
附加标识:凝胶型树脂在型号后用“×”号连接交联度数字(如×7表示交联度为7)。
示例 D011×7
四、其他注意事项
企业标准差异:
不同企业可能采用自定义命名规则,需参考具体企业规范;
关键信息标注:
若产品含特殊添加剂或工艺,需在命名中突出标注(如添加滑石粉增强时标注TD40);
国际标准参考:
部分产品可能采用国际通用命名体系(如ASTM标准)。
以上命名规则需结合具体产品类型和行业标准综合应用,建议优先参考国家标准(如GB/T1630、GB/T12670)以确保规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