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主要考察考生的信息提取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与思想品质的高低。具体考试形式和内容包括:
考试时间
高考历史一般在高考第二天上午进行,具体时间为6月10日上午8:30至9:30。
考试形式
历史作为文科综合(简称“文综”)的一部分,与政治和地理合卷考试,使用全国统一命题的试卷(全国卷)。
考试分值
文综总分为300分,其中历史约占100分左右。
题型与分值
选择题:约12题,每题4分,共48分。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非选择题:包括材料解析题和论述题,共约52分,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历史论证能力。
考试范围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等)、中国近现代史(改革开放、近代化进程、革命斗争等)、世界历史(资本主义发展、世界大战、冷战等)。
答题技巧
选择题:审清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注意避免基本错误,如忽视题干中的否定词或误解选项中的“正确”“错误”等信息。
材料解析题:带着问题去看材料,先快速浏览材料,再仔细阅读问题,根据问题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注意史论结合,有论有据。
论述题:确定观点,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支持观点,做到史论结合,论述全面,避免绝对化。
复习方法
夯实基础知识,准确记住历史时间、事件、人物和历史概念等。
理解知识点,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内在联系,以重要知识点为基点。
注重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会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
通过以上信息,考生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考历史的考试形式、内容、分值分布及答题技巧,从而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提高历史成绩。